除了不具体,还缺乏执行力
这篇随笔的背景:
这段对话来自公众号后台。我在这里简单聊聊我的看法,但不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而是这个现象。
“比赛的时候,要有平常心,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准。”
“设计的本意是解决问题,所以要具备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
“人很难在认知之外获得收益,却容易在认知之内被迫亏损。”
“真正想要有所成长,就要忘了成长本身,去学会感受真实的人事物。”
“很多大问题,往往可以通过拆分成小问题,而得到更好地解决。”……
所有这类话术,说白了,都是某种正确的废话。这类话语确实有道理,但没什么实质用处。比如,怎么保持平常心呢?难道什么都不经历,人说要保持平常心,然后就保持平常心了?各位心里都明白,当然不可能。我之前看过一则报道,是说“飞鱼”菲尔普斯,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会去制造各种意外情况。比如在训练之前,教练会换掉他训练时穿的装备,并损坏一些部位;或者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往水里扔杂物,破坏他的节奏;甚至让他在水里接教练员扔出的飞盘……教练员把所有能想到的这类意外事件,加入到训练计划中,为的就是在比赛中如果出现这些意外情况,能让运动员保持平常心,尽可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如果都是常规训练,到了赛场,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说一句“要保持平常心”,人就能保持平常心,那只能是电视剧里的事儿。
同样,上面的其他话术如果没有具体的解释,也很难有正确的理解与执行方式。比如什么叫发现问题的眼睛,发现什么问题,要怎么才能具备这种独特的“眼睛”。说白了,只要平时多深入业务去思考功能问题,多关注行业信息,这种所谓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往期的文章已经聊了不少,就不延展了。以及,什么叫认知之外与之内,了解的事物是否为认知之内,不了解的就是认知之外?怎么忘掉成长本身,关注真实的人事物,平时接触的人事物哪个不真实;如何把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什么大问题都能拆成小问题么?等等。许多说这类话的人,自己也不知道具体指的是什么,只不过觉得这句话有道理,是正确的,就去说了。而看的人也觉得有道理,就点赞了。当然也有很多像我这样嗤之以鼻的人了。
不难看到,现在有很多这种沉迷于宏观叙事的人,他们身上有一个共性,就是没什么执行力。反过来,通常执行力强的人,关注的事物往往比较具体,关注的事物一旦具体了,就不会扯到宏观问题上。当然,能聊宏观问题,最后能落到具体事例上的也有,但是这类人还是少。所以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么?这篇文章的标题是:除了不具体,还缺乏执行力。其实可以改一改,叫:因为不具体,所以缺乏执行力。
我记得我之前看过一本书,有一段内容是说:“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就要找到爱你产品的用户和恨你产品的用户。”之后聊了很多这两类用户起到的作用,比如爱你的用户,会告诉你为什么爱你;恨你的用户,会告诉你为什么恨你。但通篇都没有说,如何找到爱和恨这两类用户。这类内容的问题就是,过分理想化,以至于不够具体,所以缺乏指导作用。
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读书时候最无聊的不是自修,也不是思想或地理课,而是出操的时候,站在草坪上听校领导讲话。上台后,清一清嗓子:“为了不耽误大家的学习时间,我就简单说三点……”当然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三点只是大点,每一点里面还有几个小点,没三十分钟,这个早操是结束不了的。陈词滥调无非就是“…为了达到目标,我们要牢记使命、勇担重任,无私奉献、奋发有为。”小时候大家都不爱听的话,现在却最爱说。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喜欢听这类话的人,长大后也开始说了……
作者 | 呆呆有理(id: daidaiul)
赞助商链接版权: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否则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