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角度聊聊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我入行UI以来第一个接触到的业务,默默耕地近3年,在这分享所见所闻所想给设计小伙伴们。笔者我会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叙事介绍,避免华而不实的术语糖水文。
目录
- 1.概述
- 2.智慧教育模式
- 3.场景定义
- 4.课中课后场景存在问题
- 5.重构课堂模式
- 6.课后APP设计思考
- 6.1用户体验旅途分析
- 6.2定义设计原则
- 6.3核心功能信息架构构建
- 7.课后APP设计实施
- 7.1主要页面设计
- 7.2情绪板运用
- 7.3用色优化与说明
- 8.视觉展示
- 9.小结
1.概述
智慧教育,在此简化下百科上面的介绍: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管理、教学和科研)运用现代技术来促进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改变传统模式,让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互通平衡,让教师更会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习和教务管理更效率。
这是一个很吃、非常吃政策的行业。在此梳理下近期相关事情:
· 18年4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 18年12月,冰点周刊《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一文在社交媒体传播甚广,文章大概述说了248所贫困中学,通过远程同步直播的方式让许多同学考上了好大学,不乏有清华北大。
· 19年1月,传字节跳动收购了锤子科技的部分专利使用权,据说是用于探索教育领域相关硬件。
· 19年2月,即几天前,腾讯教育业务布局首次公开。
…
教育部提出的2.0计划,相当于给个行业再打了一针强心剂。头条的话,其实早已在教育板块上布好局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一下相关资讯。我相信接下来的几年,尤其是5G商用之后,智慧教育业务里应该会呈现多巨头并行。而这几些年,教育业务在我看来,它不太容易受到金融、资本和媒体舆论的影响,尤其是to B业务,一些公司在to B上犹如攻城掠地,从上而下吃透一个城市的教育业务,闷声发大财。例如我现在说,其实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业务很猛,你们知道吗~
2.智慧教育模式
首先,在智慧教育模式上,我认为可以分为4大结合点:
a. 传统的教育培训业,便是人力+人力的结合。举个栗子:城市的一些商业广场,可能可见一些辅导中心的培训广告,它们实行老师1对1或对多的学科培训。这类公司大多都是小公司,那其实他们算不算智慧教育呢?这个就见仁见智吧,说不定他们用了钉钉等一些信息化产品来当做企业内部管理;
b.一些比较中大型的辅导中心,为了效率与体验,会采取软件+人力的结合做业务,这也就是多了一条业务线:在线教育。线上线下并行,如知名的新东方,好未来、学而思等;而另一种软件+人力B模式,便是以开发软件做产品,解决场景问题的形式。例如作业帮,学霸君、快对作业等;
c.涉及到硬件+人力的,便是一些教育装备公司。他们大多生产或代理硬件产品,比如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等;
d.最后一种,便是今天要提的:软件+硬件的结合。代表公司科大讯飞、奥威亚、长虹教育等,这类公司他们大多有自己的软件研发能力,以及设计硬件设备的能力,所以在智慧教育to B业务的有挺强的竞争力。
而在智慧教育生态上,我认为这里面的可以分为3个大业务类型:课堂、教务、网络。
3.场景定义
课堂类产品又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场景状态。课前和课后的场景,已经有许多优秀的C端产品,而针对课中场景上,可以分为:轻装智慧、重装智慧。
· 轻装智慧,大多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如“这块屏幕”推文中,他们采取云资源+直播的方式,针对课中场景实现教育资源的平衡利用,这类产品基本搭建一个资源平台,配合学校接入即可。
· 重装智慧,就比较炫酷并复杂了。首先它第一个特点是可能会有较多外设、基础设施,如:一个主机盒子,几个通信器(可有),一台教师机,N台学生机。
总的来说,轻装看软件,重装看硬件。
4.课中课后场景的存在的问题
好几年前,在一些私立学校里,他们已经采用iPad等平板式设备来进行上课,也要求学生统一使用平板的软件来做作业。当然,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付得起一台iPad的钱,所以有些公司已在安卓和Windows上开发教学系统。所以这些年也可以看到,iPad推出教育廉价版,这其实是一个市场需求,发展把成本降低了。
在这种重装下的智慧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控制端与学生进行交互,比如教师想随机提问一个学生,这时不必过多的思虑,只要在控制端上按一下“随机提问”,那么教学系统便会随机滚动到一个学号,同学们看自己或这看投影仪就能知道谁被提问了… 在这样相关的载体交互上,教学上是及其效率的。
但是,政策也是与时俱进的:
· 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则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故对于一些已经实行智慧教学的“平板班”的学校,在学习效率与政府政策上,显得进退两难。另外,就目前的智慧课堂模式,一般的非私立学校也不会大量的安装,可能只是安装几间教室作为公共教室使用。
那针对以上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案解决这个矛盾问题,让大家都得到共赢呢?
5.重构课堂模式
我们经过产品1.0 MVP版本的验证,及得到在试点学校收集到相关数据反馈后,发现最大的可优化的点就是产品载体上,所以我们根据场景redesign 2.0模式。
理想的智慧课堂应该是一个老师的教师机,以及N个学生的学生机,但是学生机并不一定是要iPad、平板,可以是别的东西,比如目前在硬件供应链里已经成型的:一种轻薄的、功能单一化的智能手写板。
这块板子运用点阵技术,如果草稿纸与纸质教辅都基于一个通用的标准内置了点码格式在里面,那压力传感器能实现将压力数据传回数据处理器,最终通过蓝牙向外传输信息。信息将包括纸张类型、来源、页码、位置、笔迹坐标、动轨迹、笔尖压力、笔画顺序、运笔时间、运笔速度等。
板子传输的书写数据于云端进行算法处理,解决课中场景上学生最主要的做题需求外,也能做到生成一个学生的数据报告让老师得知,做到因材施教。
而对于课后场景下学生的做题需求,这块板子应该还需要有一个配套的APP,而且APP的数据应该需要与云端是数据共通互联的。
6.课后APP设计思考
6.1用户体验旅程分析
我们搬出了自己智慧课堂生态里的另外一款课后做作业的APP(搁置状态),打算也进行redesign 2.0。我们对旧版本进行了地图分析,并结合地总结出了一些方向和优化点。
6.2定义设计原则
·清晰易用
根据体验地图的分析,围绕课后做题的核心需求,新版本应该确保信息元素的优先级层次与可用性,确保界面更加符合用户心流直觉。
·高效渐进
不得轻易将过多信息呈现一起,针对一些练习、数据呈现等模块,需提供进渐式的引导。
·可以有趣
针对其使用的大多是K12段的学生,在视觉上可以有一些活泼色彩、活泼插画的表现,但需把握度数。
6.3核心功能信息架构构建
我们基于旧版课后APP,在做作业、看通知,以及查看自己的学习报告外,由于链接进了课中的资源场景,故也加入了课堂回顾的功能。
7.课后APP设计实施
7.1主要页面设计
·完善2.0模式下的场景功能,精简路径
这次大改版,要与课中的场景实现资源整合,技术打通。我们在首页上暂时砍掉了没有多大意义的banner。学生们获取学校的相关信息,主要大多在校园实地的广播、展刊、官方媒体,老师本人这些途径上,我们暂时不想去改变这些习惯。练习里的搜索功能按优先级调至首页,我们希望学生在资源整合后能够快速搜索到课堂上有的资源。
·倡导独立学习,举一反三
还原真实的做题场景,砍掉了问答功能,提高错题本的优先级。我们希望同学们是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举一反三,不依赖第三方的答案。
·优化练习臃肿,数量导向
练习内页删繁就简,优化臃肿,以当日的作业量为导向,最小化操作路径。
7.2情绪板运用
通过在试点校园进行用户调研,运用产品关键词搜索出符合设计感受的图片,通过给予用户(学生、老师)筛选,确定视觉感受的搭建及设计调性,最终提炼输出:风格统一、微质感、多彩、插画,4个视觉属性。
7.3用色优化与说明
新主色在原有的基础上,选择了HSB模式进行优化,也便于团队迭代管理。渐变的使用使页面更加有活力,增加视觉焦点。
8.视觉展示
9.小结
在年后我开始复盘总结这项目期间,很有趣的遇上了腾讯教育对外首次公布业务布局。这里引用雷锋网总结的话:教育比较像农业,增长相对缓慢,需要“精耕细作”,并且极为复杂,拥有流量优势、AI技术优势虽然可以降低获客成本、提升效率,但精细化的运营、对教育细分领域的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深度研发同样重要,未来教育行业可能仍将是多巨头并存,百花齐放。
政策改革、贸易开战,所谓寒冬也不过是资本的拐弯转向。我们18年网民数已达8亿的规模,C端产品是否还会有玩法让我们眼前一亮的独角兽出现?B端的业务,巨头们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不得而知,拭目以待。
我倒是挺期待若干年后校园课堂上,会是一副怎样的“智慧”模样。
作者:达谷Taku
个人主页:https://pedrotse.zcool.com.cn/
版权: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否则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