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适合每个人做吗?
最近一年,设计师转行的话题成为热议。
很多人,特别是初入职场的新人朋友,普遍反映做设计很累,感觉这份职业收获和付出不成正比,很难平衡工作和生活。
其实每一种不同的职业,都像围城,不少从业者身处其中,疲惫的点肯定会有,想要跳出来的心情可以理解。
是否转行,其实主要看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设计,以及转行的沉没成本(前期学习、从事设计所付出的时间、资源)。
对于沉没成本,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就来聊一聊前面那个问题:
设计适合每个人做吗?
其实,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结论又特别重要,因为涉及到求学者、从业者如何看待自己的专业、职业,以及从职业中能获得多少的幸福感的问题。
可能很多从业者,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会反复追问,自己到底适合做设计吗?
对此,笔者有几个观点想要分享:
笔者的回答是,有。
只要商品仍在流通、商业市场仍在繁荣,对商业视觉图像的需求就不会停止。
只要电影、音乐、艺术展览、书籍等文化产品仍在被生产,对文化类视觉图像的需求也不会消失。
这是设计行业存在的一个大的前提。
我们能看到,设计市场在不断涌现新的作品,专业的工作室服务的客户范围在不断扩大、甚至出现订单排队的情况,就可以知道设计行业还是处在一个上升期。
我们还能看到,市面上未经设计、或者未经过专业设计的产品、包装、店铺、品牌还有那么多,这些都是市场上的潜在需求和增量。
当生意做起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让这种潜在的需求得到显现,找一个设计师,就成了老板们需要提上日程的一种考虑。
那就是,不会。
好,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设计值不值得做。
那可以再追问一下,设计我能做好吗?
在笔者看来,设计没有技术门槛,唯一的门槛是自己能否下定决心。
需要的技能、工具可以自学,需要的经验可以通过实习解决,客户的预算和需求也是梯度的,市场可以容纳不同段位的设计师去发挥。
当然,想要做好,肯定不会一劳永逸,没有“彻底学会了”这个概念,做设计师,就要做好终身学习和长期练习的准备。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变成了:
只要你想,并付出努力,你就能做好。
不用瞻前顾后、自我怀疑,设计没有那么难,你也没有那么菜,只要你想,愿意去学习:
不追求速成而是真正地去学习这个专业的历史、专业的知识、经典的书籍,加上自己的思考,你就能学好设计、做好设计。
当然,虽然只要下定决心,每个人都可以做好设计。
但其实,只要你下定决心,这个世界上70%的职业你都是可以去做好的,为什么非要选设计?
比如,你如果不做设计,也许可以更幸福;或者不做设计,做别的行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因此,这里有几个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做设计。
1)是否能够接受对自己作品的否定
设计师的作品,是一种蓝图式的创作,一种计划、一种设想,未必符合现实的落地条件,因此被否定,需要另起炉灶的情况是很普遍的。
你花费很大精力形成的作品,被否定,被放弃,是这个职业的一项基本情况。
首先,你需要接受这一点。
然后收拾心情,继续寻找正确答案。
你不能把对自己作品的否定,当成是对自己能力、才华的否定。
虽然一开始很难,但成熟的设计师,大都慢慢找到了与之相处之道。
但如果你一直对此都很难受,难以调适,可能会成为一个不适合做设计的指标。
2)是否愿意和图像长时间相处
设计的工作内容,就是“摆弄”图像。
如果新鲜的图像让自己兴趣盎然,固然很棒,但即使对图像兴趣不大,只要不讨厌,保持一个专业的态度,其实也是可以作为职业的。
也就是说,对于长时间的处理图像、伏案创作,不管是精力上(精力的问题可以通过锻炼、休息来解决)、还是主观上,不排斥,其实就可以。
但是看到图像或者想到作图,就觉得恶心,那可能就不太适合。
3)是否愿意持续学习和精进
市场是与时俱进的,因此设计也必须与时俱进。
新的视觉经验,你需要吸收。
新的市场需求、受众偏好,你需要揣摩。
新的技能或者工具,你需要学习或者招人。
愿意持续的学习和精进,算是一个必要的指标。
当然,不是说要你什么新东西都会,愿意深耕某一个细分的设计类别也是可以。比如平面最基本的,字体和排版,能做好就是核心竞争力。
不必神化设计,只是社会的一项普通分工,但也不要看轻设计,这个专业自有吸引人的点:
可以带薪游戏(把摆弄图形想象成摆弄乐高部件吧);
可以积累作品集(有几个职业可以称作创作并做到这一点呢),可以展出;
可以和跨度极大的不同行业合作共同产出振奋人心的作品;
可以留下自己的痕迹(这个世界我来过)。
因此,总是有些人,就是非做设计不可的。
这些非做设计不可的人,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多。
来源:设计一颗星球
赞助商链接版权: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否则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