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杂谈 » 设计师能做一辈子设计吗?工作6年的一些思考

设计师能做一辈子设计吗?工作6年的一些思考

发表于: 设计杂谈. 评论
Sponsor

时间过的好快,总觉得昨天还在大学宿舍里逃着课睡觉,看着综艺傻笑,用勺子吃口西瓜感觉人生真美妙,转眼间已经毕业工作六年,用美颜相机都能看出来细微的法令纹,告诉自己再也不是传说中可以被包养的女大学生了。

设计师能做一辈子设计吗?工作6年的一些思考

时间过的好慢,这六年感觉自己像变了个人,不再因为些事儿冲动的控制不住情绪飙脏话(就算有也少很多了

),不再因为扛不住压力哭着回家,也不再因为短暂的迷茫而焦虑不安感觉药丸,听起来这个节奏和这种心态,可以坐在摇椅上安度晚年了。

然鹅并不是!因为,我这颗喜欢探索未知的心还在扑通扑通的跳,我不管,快夸我年轻。

六年了,迷信的牙感觉毕竟六六大顺,那就复个盘吧,总结下自己的成长和反思,正好也跟大家沟流一波。

1.关于设计

从大学到工作接触设计有10年多时间,对它的理解、认识、困惑也在不同的阶段发生着变化,不知道同样身为设计师的你有没有同样思考过这几个问题:a.设计的价值有那么大吗?b.设计和产品的边界在哪?c.设计能做一辈子吗?嗯,我先尝试着聊一聊自己的想法。

关于设计

a.设计的价值有那么大吗?

工作这么几年,不定期的都会思考“设计的价值是什么”,“它真的有那么重要么吗”之类的问题,发现不同时段,自己的想法也不一样。

刚工作的时候,觉得“设计”是一份很厉害的职业,对产品的价值太大了。

因为它决定着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多牛逼!所以当时我认为设计一定要好看啊,要不一样啊,要引领趋势啊,要表达自我啊。

那些不懂的人说:“我觉得设计不重要”?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是你们品味不够,慢慢成长去吧皮卡丘!

反正设计就是“有价值”的,嗯(年轻气盛胸前一团烈火在燃烧,仿佛黄晓明附身)。

设计的价值有那么大吗?

工作三四年时,开始意识到自己如此的肤浅和自大,甚至开始怀疑“设计”对于企业来说价值没那么大,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设计。

因为像“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珠宝设计”等等,它们是可以通过“设计”提升议价能力,或者对客户起着决策价值,是可以帮助企业赚钱的,所以很有价值。

再比如前几天我逛超市,因为一个饮料的包装吸引了我,我就要买它,哪怕发现并不好喝,我把饮料倒掉里面换上可乐,都觉得美滋滋(虽然听起来有点弱智),但是确实是在为设计买单。

然鹅,我们回过头想想互联网产品中,有多少用户会说:“哎呀这个产品的颜色用的还挺好的,我要买会员”,或者,“哎呀他们的icon画的还挺好,我要充值咯”。就算有,也会是那种有情怀且小众的产品,或者尝尝鲜就走了。

而且你会发现我们常用的、大规模的产品设计,基本都越来越像,甚至去了LOGO都分不出来谁是谁。

就像整容脸一样出自一个医生之手,再改个名字叫张馨予、张予曦、张雨绮、张雨馨、张歆艺、张艺馨之类的,很难分辨出真假美猴王一样。

难道这些公司真的没有牛逼的设计师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嗯,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就在想互联网设计师的价值,是不是没那么大,“设计”并不是影响用户去留或者付款的重要因素(默默流了下了两行热泪)。

时间一转,到了现在,对这件事的想法又有了变化,我又开始觉得设计的价值是很大的。

原因是对“设计”的定义发生了改变,以前我觉得设计就是负责产品的“交互”和“视觉”,且“价值”很难被量化。

而现在觉得,我们不能孤立的去看“设计”,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要对业务足够了解的前提下,学会关注业务目标和利用数据,来挖掘“体验设计”在其中的机会点,通过”设计”手段,来帮助业务完成目标,带来数据的增长或者商业收益。

“设计师”甚至可以站在整个公司或者业务线的使命和愿景上,去思考更创新的需求机会点,从而为企业带来收益,而不是把自己框到一个小圈圈里还抱怨是职责带来的局限性(之前的文章里有具体写过相关的方法,感兴趣的可以去撸一下)。

以上,是我对“设计的价值”思考在这几年中发生的变化,从觉得“价值很大”到“没啥价值”再到“价值很大”,虽然结果回到了起点,但对设计的理解却跟以前完全不同。

不过我相信这只是我现阶段的想法而已,也期待之后的工作,能带来更深入的思考,颠覆现有认知。

b.设计和产品的边界在哪?

“设计和产品的边界在哪”这个问题看似不难回答,一般人都会说:“产品是把控方向、挖掘需求、思考商业模式啊,设计就是将这些需求以最恰当的方式满足用户,同时平衡好商业需求和用户体验啊balabala…”。

听起来很有道理,分工明确,和谐共处,似乎大家手牵手一起共创美好未来的画面已经浮现在你脑海。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你会发现它们的重合度非常高,比如:某某产品觉得设计太辣鸡再改改吧,某某设计吐槽这个需求是不是没长脑子还不如自己写。

甚至常听到有人说:“我是做视觉的,感觉交互更核心一些,我要转行做交互”,有人说:“我是交互设计师,我感觉交互设计师的话语权不够,我想转行做产品”。

为什么会这样呢?它们的边界在哪呢?

我去年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不管什么设计(交互&视觉)走到头都是要关注体验,而你想做出牛逼体验,你就必须要深刻理解产品,了解所处行业,甚至所处的经济形式。因此我们会发现,走到终局它们并没有什么边界,因为交互即产品,视觉即品牌,它们是一体的。

就像查理芒格所说的:“现实世界的问题,不会恰好落在某个学科之内,它们会跨越界线”。

一旦心态是开放的,你就不局限于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了,因为所谓的职责划分也不过是企业为了更好的管理,所以无所谓要不要转行,因为你擅长的领域还不一定已经做好了,就不要犹豫不决了,首先踏实把手头的事儿搞好,其次不用给自己设限。

c.设计能做一辈子吗?

很多人都觉得设计是吃青春饭的,是不是年纪大就做不了了?

甚至有时脑补一下自己年过40,还在那画图的场景,瞬间有一丝悲凉,如果背后再有一群指点江山的小兔崽子,让自己试一下五彩斑斓的黑,估计日了哈士奇的心都有。

设计能做一辈子吗?

当设计工作越久,尤其是互联网行业,这是必不可免会思考的问题。比如:自己的未来在哪?下一步该怎么走?身边有人自己创业,有人转了管理,那执着于做设计的人,该何去何从?

因为不像传统行业,有各种的建筑大师、服装大师、工业大师,来脑补自己的天花板。而互联网行业设计这个职位,本来存在的年数就比较有限,年龄较长且成为榜样的大师屈指可数,这也造成了大家不知道这行老了还能不能干。

但我觉得,如果你只是把设计当作一个赚钱的手段,或者局限在画图层面,其实较难做一辈子。

虽然听起来有点虚和装逼,但我真的认为如果你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且拥有思辨能力、架构思维、跨界思维,你职业的想象空间就会更大,它就能够做一辈子。哪怕未来你不再是互联网的设计师,但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以上,就是我近几年关于设计的一丢丢思考。

2.关于心态

以前听到别人说:“心态很重要”,“要积极乐观”之类的话,总觉得很空,又是一碗浓浓的老母鸡汤吧。

但这几年越来越意识到好心态的重要性,关于“心态”这趴我想跟大家聊几个问题:a.你经历过至暗时刻吗?c.你日常焦虑吗?

关于心态

a.你经历过至暗时刻吗?

从小到大,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生,说的最多的就是:“这都不是事儿”,我也因为这种心态收获很多,且我以为会一直这样。

然而在2016年冬天,我经历了所谓的人生中第一次“至暗时刻”。

你经历过至暗时刻吗?

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至暗时刻”?

我回忆起来觉得那是一种灰暗痛苦时光,长期处于低落、抑郁、迷茫、自我怀疑中,一种伸手不见五指的“人生低谷”。

大多数人都是经历了什么大的挫折、失败带来的打击导致的。而我的情况就很特殊,我并没有经历什么大的失败和挫折,可笑的是,我是在自己目标完成后开始陷入低谷。

我是个目标性比较强的人,喜欢给自己定目标,而且很享受完成之前努力的过程,但是在2016年,我完成了对自己来说很有挑战的目标后,瞬间失落、崩塌了。

因为那时的我找不到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当我想办法寻找自己下一个目标时,内心里另一个自己开始对话说:“那下个目标完成后呢?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成为一个很牛逼的人?再牛逼又能怎样?我到底想要什么?”(一些列以前觉得吃饱撑了的问题全蹦出来了)…

我发现自己根本回答不上来,瞬间心慌+心跳加速,因为这种对话从来没在我脑海里出现过,打破了我的思维框架,而且无解。

持续半年时间,每天内心里有两个小人对话:“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终将走向死亡,那么我们经历这些的价值是什么”,“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甚至一度想着活着就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我尝试着去各种网站去搜索:“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试图找到些安慰,然而当我看到有的回答是:“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时,我更加崩溃和绝望,当时心想这尼玛都不能说些好的骗骗我吗。

所以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支撑着我有激情的生活着,以前乐观积极、傻乐的自己仿佛已经丢了。

回忆起来,那时每天都觉得自己生活在迷雾中,只能看到自己的脚,看不到眼前,看不到周围,不知道前方是路还是悬崖,顶着一团乌云在行走,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了,什么也做不好,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还会感觉所有人跟我都在平行空间,没人能理解我当时痛苦的感受,因为大家觉得我一切都很好,有啥好胡思乱想的。

失眠,每天早上5点钟就醒就开始哭,因为害怕天亮,不知道怎么熬过这没有意义的一天,每到天黑又开始哭,因为我觉得还有无数个没有意义的日子需要度过。

我当时特羡慕那些因为购物而开心的人,最起码物质还能带来快乐;羡慕渴望赚更多钱的人,因为金钱还能给他带来满足感;羡慕玩游戏能很投入的人,觉得低成本的游戏都能带来快乐的话真尼玛幸福…

慢慢的我走出了迷雾,花了差不多半年时间,渐渐的也能感受到生活中一些小细节带来的幸福感,这个期间我尝试探索自己人生意义。

那就是“经历”和“体验”,接受生命带给我的快乐和平淡,也体验生命带来的磨难和委屈。

就像拿到来到地球这个游乐园的门票,我知道“旋转木马”很舒服,很安全,但也要挑战下“过山车”的刺激,最重要的是经历,这样离开的时候才没有遗憾。越来越理解别人说的:“生命就是一场修行,让心平静下来,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现在回忆起来,那段经历可以说很痛苦了,比身体疾病更痛苦。但这也是我从小到大收获最大的一次经历,因为没人能帮的了自己,只有每天无数次跟自己的对话,去寻找答案。

它使我更了解自己、更平静、更从容,更懂得快乐的重要性,同时没那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只要自己开心就行。

所以,当时很喜欢庄子的一句话: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因为很喜欢,我还把这句话做在了包上。

而且,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外界的言语,气的像青蛙一样鼓鼓的,但我们确实不能取悦所有人(YOU CANT PLEASE EVERYONE ),所以就画了下面的小插画。(终于理解,有时候灵感真来源于痛苦…)

也喜欢莱昂纳德·科恩《anthem》里的一句歌词: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嗯,镜头拉回到现在,三年过去了,我还是原来的我,乐观活泼,但我不是以前的我,因为我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依旧爱它。

然后,分享下当时对我调整情绪不错的方法:1.写日记,记录自己当下的状态,不做评价;2.专注自己的情绪,跟自己对话,感受它,接纳它;3.看书,发现以前看不懂的哲学类的书,瞬间能懂了;4.冥想,练习专注能力,学着活在当下。

然后再推荐几本对我有帮助的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是我今年觉得很棒的一本书,看到凯文凯利说这本书改变了他对生活、宇宙和其他一切事情的看法,感兴趣的可以读读。

所以,如果你也同样经历着这些,不用担心,珍惜这次经历,因为一旦走出来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b.你日常焦虑吗?

我们日常刷着传播焦虑的文章,身边充斥着忙碌且焦虑的同学,似乎整个世界都很着急,一天不努力就掉队,我以前也经常有这种感受。

你日常焦虑吗?

但是当我经历了上一趴说的痛苦经历后,就很少被身边的“焦虑”影响了。

因为我觉得焦虑的原因大部分都来自于两个部分:1.“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把“别人当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变优秀了焦虑,感觉自己拖延了焦虑,其实与其焦虑后立刻通过“做事”来弥补内心的恐惧,倒不如好好思考下自己到底想要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2.每天都觉得自己有忙不完的事儿,但是回忆起来也没什么成长,多半是低效的瞎忙,所以越想越焦虑。

推荐大家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对我的时间管理、沟通合作、人生规划都有很大帮助。

所以,找到对的方法,没什么好焦虑的,生活方式本来就有很多种,不需要被所谓的“焦虑”和“成功学”牵着鼻子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做好时间管理,然后工作的时候足够投入,玩的时候足够尽兴,就ok了。

3.关于生活

明明标题是工作总结,但还是想写一下生活相关的内容,因为我觉得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忘了生活。

以前的我算是个“工作狂”了,感觉很少过周末,就喜欢跑到公司加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不被别人打扰听着歌专心做设计,有时候忘了时间,一看时间快凌晨12点了,感觉鬼要出来了,吓的自己抱着包往电梯跑,还脑补后面有一群僵尸在追自己,戏真多。

关于生活

所以就不用说“生活”了,不存在的。我妈经常打电话说:“你还记得你有个妈妈么?”背后一滴冷汗流过…

嗯,关于生活这趴我想聊的就是:a.照顾家人;b.认真生活。

a.照顾家人

像上面说的,很多人应该跟我一样,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家人,因为工作挤压的情绪而对家人没有耐心。

然而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发现爸妈也渐渐老了,他们会更需要我们,而我也意识到尽孝要尽早(是我老了吗,都开始不叛逆了)。

照顾家人

前几天半夜刷抖音时,看到有个19岁的女生出车祸成了植物人,爸妈不放弃,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终于在半年后醒了,但基本什么都忘记了,她的爸妈像照顾婴儿一样,教她吃饭、教她走路、教她识字,欣慰的看着她像宝宝一样的垒积木。

我就在想这个世界上,应该也只有自己的家人,在自己最无助,甚至失去所有的时候,不抛弃不放弃的照顾自己吧。

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有时间多陪陪父母,把时间管理,事情优先级处理好,多打些电话的时间还是有的。

不能只打嘴炮,我也要行动起来了!

b.认真生活

虽然很多人都在讨论“如何平衡好生活和工作”,听起来感觉它们天生是对立的,似乎只要想工作的好,就别想有生活,只要你选择了好好生活,工作就会落下。

而且我们周围充斥着“996”,“35岁了被离职”之类的文章,大家都会觉得“这尼玛还敢生活嘛,老子只想生存”。

认真生活

然而,我觉得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我们工作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嘛,同样你懂得生活、关注生活、认真生活,才能给工作带来更多的灵感,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

不过我说的“生活”,不是要四仰八叉的躺在沙发上当个躺尸死宅,或者是不工作了,辞职出去旅行,浪迹天涯去他妈的工作老子要上天那种。

而是我们能从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细节感受到幸福,能关注到别人关注不到的事物本质,这些都能为工作提供不一样视角。

尤其是设计师,一定要多玩、多看、多好奇,我发现我好多灵感和感悟都来源于这些。所以学会挤出时间“玩儿”,去认真生活。

总结

哎呀,快俩月没更新,一下BB这么多,不过写这篇文章还是让我回忆很多,有成长时的兴奋、有绝望中的痛苦,像在脑袋里来了一场倍速播放的电影,一场有关于自己六年来对设计的思考,关于心态的变化,以及对生活的理解的电影。

时间好快又好慢,来不及眨眼我们就长大了,希望不管未来经历什么,我还是那个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牙,也希望你们不管经历什么都保持乐观以及爱我。

爱你们,么么草❤️。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设计达人微信交流社区:shejidaren888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分享到你的微博、QQ群,并关注我们的微博,谢谢支持。
版权: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否则禁止转载。

{ 发表评论 }